照顾我们的习性
2015-07-14 11:19:10


一行禅师



2.10

    亲爱的朋友,

 欢迎参加结夏安居的开幕式。谁只有三岁?谁还不到三岁?我很乐意向你们介绍宝屉(Bao-tich),他四岁了。两天前,他刚刚庆贺了自己的生日。这就是宝屉。这是他第二年来梅村修行。你能转过来让大家看到吗?他去年来过,修行得很好。他是如此的快乐,所以,今年,他又来了。宝屉是他的名字,意思是宝藏。他在这儿我很开心。他在梅村过得很好。他是十天前来的,我有机会和他一起喝茶、玩耍。周围都是年轻人的时候,我很快乐。他们看起来就象一丛从鲜花,非常新鲜,非常率真。我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呆过整个安居期间,共三十天。

 今年,我们还将修习卵石禅(pebble meditation),但我们拥有的卵石不再是五个而是六枚。每人都有象这样一个小袋子。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我也有一个这种颜色的袋子,里面有六枚卵石。它们都在里面,六枚,一,二,三,四,五,六。在另外一个袋子里,我还有六个。它们稍大一些,就象这个。我从外面将它们拣回来,用肥皂仔细地清洗,然后晾干。接着,我把它们放进这样的袋子里面。我想,今天你们可以料理自己的卵石袋。你出去拣六个美丽的卵石,洗净晾干,放进你的小袋子里面,以便修习卵石禅。我想,那些成年人,如果他们愿意,欢迎一起修习卵石禅。我们将给每一枚卵石一个名字,一个独特的名字。你们也可以在卵石上写下它的名字。因为今年夏天我们将要学习修行六度,即六种跨越到彼岸的法门。这是河的这一岸,而这是河的另一岸。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就在这一岸,而你不愿意在这儿呆下去。你想越过河流到另外一岸。那是快乐之岸。当你不再平和,激动不安,你在此岸;你不愿意呆在此岸,焦躁并不令人愉快,所以,你想跨越到彼岸,那和平之岸。

 设想你已为怒火和嗔恨所左右。而你并不以此为乐,因为愤怒和嗔恨令你痛苦。你不愿意呆在愤怒和嗔恨的此岸,即痛苦的此岸,所以,你愿意来到彼岸,没有嗔恨的彼岸,同情的彼岸,爱的彼岸。我们将在一起学习这种穿越。不要以为我们穿越到彼岸要花费好几个月。有时,我们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从此岸穿越到彼岸。六枚卵石代表六度。每一枚卵石有一“度”的名字。度意味着跨越到彼岸。

 我乐意教你们如何和着钟声修习,因为这样做很重要,也很愉悦。钟有很多类型,这是最小的一种。这口钟也要有一个垫子。这是个迷你钟。如果你观察这口钟,你会看到下面的垫子。所以,修行者最好学会如何邀来钟声,因为,当我们聆听钟声时,我们一样可以来到彼岸。当你恼怒,当你悲伤,当你不安,总之,你在此岸,但一旦你听到了钟声,,而且你也知道如何修习聆听钟声,那你就可以很快地征服你的愤怒和不安。你来到了彼岸,突然,你感到了平和和快乐。你只需要聆听钟声,吸气和呼气几遍,以便在彼岸找到自己,那和平的彼岸,它更加令人愉悦。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这很简单。

 你们可以象这样将钟放置在垫子上,以便邀来钟声。我们不说“敲”钟,因为,这个词儿不太优雅,说撞钟也不好。但是,我们说邀请钟发出钟声。“钟,我亲爱的钟,我可以邀请你发出声音吗?”这就很好。钟成为了朋友。用左手如是执持小钟,右手握着邀请人(敲钟的小锤)。你可以叫它小锤,但在这儿,我们叫它邀请人(call inviter)。我们说,“钟受到了邀请,”或是“你邀请钟。”

 很多人不需要垫子。我们直接将钟放在我们的手掌上,这样一来,我们注意到钟声更加优美。你想知道为什么?因为,当我们将钟放置垫子上时,钟的很大一部分表层就为垫子接触到。钟声依旧。但如果没有垫子,声音就会更好。设想一下,我这样执持着钟。钟就不会很自由,因此,钟声就不会很优美。仔细看。

    [钟声悠扬]

 钟是自由的,钟声就会更加美妙。这就是为什么在梅村,我们喜欢用我们的手拎着钟,尽可能的使钟自由。当我们邀来钟声,那声音是美妙的。在你邀来钟声之前,你要先向钟鞠躬致意。为什么必须向钟鞠躬?或许人们会说这人很古怪,为何一个人要向一口钟鞠躬致意?这真可疑。那你可以看着钟,说,“你好,钟,”这就足够了。向钟鞠躬,就是向钟示意问候。你也可以付之一笑。你还可以用几句话问候钟,“你好,我的小钟,我亲爱的小钟。”你可以用好几种方式表达问候。有些人喜欢鞠躬,所以,这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当你手握小锤——邀请人,你要练习深吸气和深呼气三遍,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敲钟人。真正的敲钟人是专注的,身心合一的。这就是我们要训练的。所以,即使在我们邀来钟声以前,我们就已经变得更加平静和开心。你可以吸气,同时观照入息,呼气,同时观照出息。你如是吸气和呼气三遍。现在,你变得专注了,你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敲钟人。当成为真正的敲钟人后,你就可以开始邀来钟声。

 我想,今天,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练习,无论你多小。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邀来钟声。这很重要。为了邀来钟声,你必须要唤醒那钟,就象这样。[敲击被包着的钟]。这就是将之唤醒的声音。为什么你要先将钟的声音唤醒呢?因为,我们不想钟被惊醒。我们也不想周围的人们受到惊吓。我们想告示人们,嘹亮的钟声即将生起。因此,我们要这样逐步地唤醒钟。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将会在几秒钟之内听到真正的钟声。所以,你使人们有所准备。你给人们停止思考、停止交谈,准备聆听钟声的缓冲的机会。所以,你要给他们五六秒钟,或者象这样更长一点。然后,你就可以邀来钟声。

    [钟声悠扬]

 所以,我们要区分两种钟声,第一声是唤醒之声,第二声是饱满之声,记住了吗?要发出唤醒之声,你要这样执持“邀请人”。[包着的钟]不要将外罩去掉。你专注于呼吸。每个人都知道,嘹亮的钟声即将生起,于是,他们都停下思维,微笑着准备接纳这钟声。听到了这嘹亮的钟声后,你可以修习观息,背诵一首短诗。

 “我倾听,我倾听,”当你吸气时,这样朗诵。接着,当你呼气时,“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真实的家园。”我真实的家园就在当下,从中可以找到和平、安稳和快乐。所以,你们要用心学会这首诗:

    

    倾听,倾听,

 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倾听,倾听,”这句诗要在吸气时诵出;“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这句诗要在呼气时诵出。在你邀来第二遍钟声以前,你象这样呼吸三遍。大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和你一起来修习,陶醉于入息、出息和倾听这钟声。钟声响过三遍,你也如是修习了三遍,你将变得更好,更平和,更稳重,更快乐。这就是训练平静。

 孩子们,我将给你们发钟,今天上午和下午,你们都有时间如是修习。我有一些钟。我建议,在你们练习邀来钟声以前,你们可以凝视着钟,向钟鞠躬,说,“你好,小钟。”你拿起钟,象这样放置于你的左手。抬高手臂,高与眼齐。这真是个美妙的时刻。你这样凝视着那钟。你吸——气,呼——气,微笑三遍。你知道,在梅村,我们有一首美丽的小诗,当你凝视着小钟,观照着呼吸时,你可以默默地背诵:


    躯体,话语和心灵,完美合一,

    我的心伴随着这钟声。

    或许倾听者能从遗忘中苏醒,

    穿越这焦虑和悲伤之旅。


 用心体会这诗吧。这诗有越语的,法语的,英语的,德语的,等等。你可以学会它。每当我吸气时,我就默念一行,呼气时,我再念第二行。我再重复一遍:


    躯体,话语和心灵,完美合一,

    我的心伴随着这钟声。

    或许倾听者能从遗忘中苏醒,

    穿越这焦虑和悲伤之旅。


 你这样吸气和呼气以后,你就会变得平和,成为一名真正的敲钟之人。你就可以开始邀来钟声了。让我们一起练习吧。你们可以呼吸,我为你们念诵这个偈颂,这首诗。


    躯体,话语和心灵,完美合一,

    我的心伴随着这钟声。

    或许倾听者能从遗忘中苏醒,

    穿越这焦虑和悲伤之旅。


 现在,我要唤醒这钟。[包着的钟]。 现在,我要邀来钟声了。


    [钟声悠扬]


 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现在,我邀来第二遍钟声。


    [钟声悠扬]


 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现在,我邀来第三遍钟声。


    [钟声悠扬]


 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


 我已经敲响了三遍钟声,期间我还九次吸气和呼气。我慢慢地降低声音,然后将钟放置在坐垫上。我再次向它鞠躬致意。我已经完成让你们成为真正的敲钟人的任务。这是针对小钟的,对于大钟,情况有点不同,我们以后会学。

 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呢?践行听钟,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来到彼岸的法门。当你愤怒,不快,不安,而你也不愿意呆在愤怒、不快和不安的此岸,于是,你就邀来了钟声,使得你的身心合一、沉静、平和。当你践行入息、出息并聆听钟声,你就是在横穿痛苦的河。你来到了彼岸,和平和快乐的彼岸。

 我的愿望就是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小钟。如此,我们便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练习跨越彼岸。在梅村,听到电话铃声时也是如是修习。如果你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梅村的兄弟姊妹,总是在观照呼吸,平和下来,微笑相向,恰似他们听到钟声时的所做所为。所以,电话铃声对我们来说,就是另一种钟声。对于其他的声音,我们也是如是而为。当那闹钟,每小时,或者是每刻钟,发出音乐,梅村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其他的人们,都会停止交谈,停止思考,回归到他们的呼吸。他们践行专注的呼吸,他们感觉到平和和快乐。他们靠近了快乐和和平的海岸。我想,明天过后,你们也能够做到。以此作为此次开示的结尾吧。当你们听到钟声,请起立,在你到外面学习更多的修习之前,向僧团鞠躬而退。


    [钟声悠扬]



    [钟声悠扬]


 我亲爱的朋友,我们内心有多种能量。积极的能量我们要培养,消极的能量我们要转化。我们有很多习惯,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修习佛教禅定就是按照能量的构成,来体认这些习惯,接着要转化它们或是加强它们。当你听到电话铃声,或是当你听到钟声,如果你有修行的习惯,你就不需要有人来提醒你。你就会停止思考,享受入息出息的快乐。这是个良好的习惯。在梅村,我们都有这样的习惯。每当我们听到钟声,每当听到闹钟的报时声,或是是电话声,我们就会自然地回到呼吸,微笑着享受入息和出息。我们不会刻意如此,因为这已经是个习惯,好的习惯。我们学着以这样的方式做事,以使我们当下就感到快乐。

 如果不快乐,这修行就没有多大意义。修行应该是令人愉悦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你修习倾听钟声,这修习应该是令人愉悦和富于教益。否则,为什么我们还要修行呢?修习端坐、行走、静静地进食,等等,都应该如是。很多人都在修习坐禅、行禅,以及静默地进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修行。

 如果你不喜爱这样的修行,那就意味着你没有按照合适的方式来做它。问题不在于该不该修行。问题是你要以这样一种方式修行,通过它,你可以治愈己患,可以转化,可以得到快乐。按照传统,禅定的修行被认为是禅悦之源。所以,将我们的修行变得快乐和富于教益,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静坐时你感到不舒服,你就应该知道,你静坐的方式有了问题。如果你在静静地吃饭,而你觉得不舒服,那就是你吃饭的方式有问题。你修行的方式、你看待修行的方式、你从事修行的方式要有一些矫正。我们周围有很多兄弟姊妹,我们可以经常同他们探讨,询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毫无保留的。我们中间很多人已经修行了很长时间,我们可以帮助别人在修行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要用智慧来修行。

    [钟声悠扬]

 假设我们习惯于走路很快,很急。突然,当我们来到梅村,我们被要求慢下来。我们觉得这样不舒服。因为每个人都走得很慢,你也不得不慢下来,但你并不开心。所以,修行就成了你痛苦的原因。慢慢地走,是的,通过走使你快乐、放松和平和,这才是行走的要点。我们必须问清怎样慢走才能不再痛苦,还能享受它。所以,这需要一些智慧、洞察力和训练,这样才能享受行禅之乐。

 你面对的是一种习惯——习惯于快速行走,甚至是跑。这种习惯深深地根植于你的日常生活。或许我们的祖先习惯于快走,而他们将之遗传给了我们。或许许多代的人们都认为,快乐就在未来的某个地方。我们要赶快走到那儿,获得快乐。快乐不可能在当下得到。这种信念,意识或潜意识,很强大。我们确信快乐不可能在当下得到。这就是为什么有一种能量在推动着我们奔忙,奔忙至我们的一生,去寻找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而在那时,快乐才是可能得到的。

 所以,我们理解为什么会沉溺于这样一种习惯——总是在奔忙。我们决心停下来,转变这习惯,我们学习了如何迈步,以使我们在每个时刻都深深地感触到当下的生命。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走得慢些,开始欣赏用我们的足接触大地的滋味,将我们的步履和呼吸联系起来。我们觉得,没有特定目的地的行走是很殊胜的。这对我们来说很新鲜。我们要养成这新的习惯。当我们的新习惯有了力量之后,我们就会喜欢上行禅。

 所以,修行就是体认旧习惯,负面的习惯,坏的习惯,体认习性的惯能,并微笑着面对它们。还要养成新习惯,好的习惯,直到新习惯产生它的惯能。当有了种新习惯,我们就不需要再刻意而为,我们自然会欣赏聆听钟声、缓步慢行、默默进餐,因为,我们喜欢这样做。我们从中得到了润泽和快乐。突然,修行令人愉悦、开心。

 从事一种令我们痛苦的修行是荒唐的。佛陀经常提醒我们,他的法,他的修行,是令人愉悦的,无论是在开始,中间,还是最后。所以,无论你是在或坐或行或吃或喝,也无论你是在烹调或刷碗,修行都应该是可爱的、愉快的、高兴的。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烹调和刷碗,在此过程中,你可以得到平和、快乐和滋润。

 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有力。我们注意到很多时候我们不再是我们自己,我们不能成为我们自己。我们被习惯的力量带到无名的荒岛。我们也不太愿意挑明这件事,我们知道这样说会在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中产生裂痕。但最终,我们还是要提及此事。我们知道确实不应该顺着它。我们知道如果顺着它,我们就会伤害和他人的关系。但最终,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做了。我们会说,那习惯比我强。什么更强大?就是习惯的惯能。所以,我们会觉得孤立无助,孱弱无能。我们感觉自己虚弱到无以应对。习惯是如此的强悍。但说过了,做过了,我们又会后悔。我们觉得难过。我们谴责自己。有时,我们会发重誓,下次决不再犯,下次决不再提。但到了下次,我们还是要做,还是要说。习惯就是如此强大。因此,我们要修行,学习对治之道,转化这习惯的惯能。

 佛陀并没有建议同习惯进行战斗。他只是建议用修行来体认这些习惯。这样的修行,如果我们贯彻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话,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习惯,好的习惯。你可以体认发生在你之内的一切事情,包括那些你认为比你更强大的习惯。这样的体认并不意味着因为你拥有这样的习惯,因为你的一生中对这习惯都没有了解,你就应该受苦。这习惯只是一种惯能,通过你的历代祖先遗传给了你,你仅仅是接纳了它而已。你要体认到它就在那儿,然后转化它,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和祖先。

 大约十年前,我在印度的一些州县巡回访问,给阿比达克(Ambedkar)的社团提供安居的训练和传法开示。 阿比达克包括有以前的不可触种姓。一位朋友帮助安排我的行程。一天, 我和他一起坐在一辆公交车里。我欣赏着外面的美景。在印度,能够给人提供安居的训练和开示法义, 还能够欣赏这里的风土人情,我很开心。我的目光掠过他,他就坐在我的右边,却没有松弛下来,很紧张。他焦虑的惯能太强大了。我知道他是在尽最大努力让我的这趟旅行愉快。于是,我对他说:“亲爱的朋友,我知道你尽了心了,我想告诉你,我现在就很快乐,坐在这儿就很让我舒心,我很陶醉,为什么你不坐在后面欣赏这一切呢。没有什么事情好担心的。”他说到,“好的。”就坐到后面去了。我继续欣赏着棕榈树和其他的景致。过了几分钟,我转过身来看了一下,他还是和以前一样,非常紧张,非常僵硬。

 我知道这并不容易。当你隶属于一个被歧视了四、五千年之久的阶层,你日日夜夜都在挣扎。挣扎的习惯深深地根植于你。多少代的祖先将它遗传给你。受着习惯的驱使,他日日夜夜都在挣扎,根本不可能放松一分一秒。当然,你可以帮助他放松,让他知道没有什么事情好担心的,当下享受生命是可能的。他完全能够理解并践行这些,但并不持久。几秒钟之内,他又让自己陷入了那强大的习惯的惯能。所以,谴责自己没有意义,因为你摆脱不了习惯的力量。你知道那惯能不是你自己带来的,而是遗传下来的。你体认到为之而痛苦的祖先。你知道你有了机会来转化这股能量,为了自己,为了祖先,也为了子子孙孙。

 也是在大约十年前,有一位来自北美的年轻人为了修行来到了梅村,他呆了两、三个星期,非常快乐。他的周围净是那些在修习行禅、坐禅、专注地做饭的兄弟姐妹。一天,有位朋友请他去弗拉.哥兰德(St. Foy La Grande) 超市买些东西。因此那天是感恩节,每个人都被邀请做一道自己国家的特色菜,供奉我们的祖先。中国人做中国菜,荷兰人做荷兰菜,等等。他和其他的美国人一起做菜,所以,他先去超市采购一些东西。

 买东西时,他发觉自己变得有些激动不安,他正陷入一种很急迫的情绪之中。他很诧异,因为他在梅村度过的三个星期,从来没有这样过。他触目就是僧团,他经常是专注而又平和。僧团的力量帮助他变得专注而平和,但是在这儿,他是孤立的。突然没有了僧团环绕,老习惯的惯能又出现了。多亏了他已经在梅村修行了三个星期,他具备了另外一种能量,正念的能量。他能够体认到旧习惯的复活。他也看到了那习惯继承自他的母亲,因为,他的母亲就经常是这样,常常陷入匆忙之中。于是,他吸了口气,说,“你好,妈妈。”突然,旧习的惯能不在了。当你认识到它,那能量就会失去左右你的魔力。它又会回到你意识的深处,身体的深处,等待适当的时机再一次显现。他只是吸了口气,说了句,“你好,妈妈”,体认到了那习惯的源流——“我妈妈经常这样。”所以,就在践行呼吸之间,他就从那旧习中解脱出来了。他知道,没有了周围的僧团,他还很虚弱,他尽力保持充满正念的呼吸。买完东西,回到梅村,他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

 我们之所以能够体认这些习惯的惯能是因为我们拥有正念的力量。这种能量就在你之内,它可以进行认知的工作。 正念就是这样的能量,它可以认知什么处于当下。当你喝水,你知道自己在喝水。当你呼吸,你知道自己在呼吸,正念的力量就在此。我们称之为呼吸的正念——安那般那(Anapanasati)。当你行走时,你知道你在行走,正念在此,称之为行走的正念。当你进食,你知道你在进食,你在咀嚼,正念也在此,我们将之称为进食的正念。

 我们要尽力变得专注,无论我们在做什么,也无论什么时刻。这是培养第二种惯能,正念的惯能的最好的方法。

 如果你练习充满专注的行走、呼吸、端坐、做事,你就可以培养正念的能量。只要通过这种能量,你才能体认旧的习惯,阻止它们迫使你做违心的事,说违心的话。所以,培养正念是我们修行的核心。这也是要求我们的朋友修习专注地行走、呼吸和进食的原因。从帐篷到禅堂,你要充满专注地走过去。步步专注。你可以将步伐和呼吸配合起来。当你吸气,你知道自己是在吸气,充满正念的呼吸。当你迈出一步,你知道你是在迈步,充满正念的行走。你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吸气时你可以迈出两步或三步,呼气时,再迈出两步或三步。你不必要等到进了禅堂才能修习禅定。从你自帐篷出来,你就开始如此了。你甚至可以更早一些。当你听到提示坐禅的钟声,那钟声就已经带你回家。倾听,倾听,这美妙的钟声带我回家。你身在帐篷,心却已经在禅堂了。每个人都在帐篷里、房间里,每个人都在倾听着这钟声。我们平静地吸气,微笑着呼气。我们象一个僧团一样一起修行。聆听完钟声后,我们朝禅堂的方向走去。每个人都在同一时刻如是而为,所以,“禅堂” 无处不在,也应该是无处不在,即使是隐秘的幽室,或者是浴室,也不例外。

 如果你能如是修行一两个星期,或是三个星期,你就会象我们的朋友一样,去弗拉.哥兰德超市买东西,拥有体认旧习惯的惯能的能力。如实地认识它,微笑着向它,不要与之较力。你不需要与之较力。你也没必要为之感到羞愧。这就象你做花园的工作一样。那里有青草和鲜花,也有垃圾。我们知道,无论青草或垃圾,它们都是有机质。鲜花有时会变成垃圾。如果你知道如何照料,垃圾也会变成鲜花。鲜花和垃圾都是有机物质。我们不必歧视垃圾,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用垃圾重新生长出鲜花。所以,对于坏的习惯,负面的能量,你并不是要将它们抛之一边。你可以用它们来滋润好的习惯。

 所以,修习禅定,并不意味着你在积极的能量和消极的能量之间画一条歧视的分界线。我们将积极的能量称为仁善,消极的能量称为邪恶。事情并非如此。这就是歧视。你不该有这样的见识。真正的见识应该是互即互入(interbeing),将两者都看成是有机物。此是因彼是,彼是因此是。所以,用垃圾你可以培育出鲜花,而鲜花不久也会变成垃圾。我们认可内心的鲜花,也接纳内心的垃圾。我们没有必要厚此薄彼。如果是一朵鲜花,我们就会体认它,“你好,鲜花。”如果是片垃圾,我们说,“你好,垃圾。”没有歧视,没有恐惧。唯一要学会的事情就是园艺。你是一位园艺工。你知道如何照料坏的惯能,知道如何转化它们使之成为好的习惯。难以设想,消灭了所有坏的东西后,我们就只剩下好的了,因为积极的东西要以消极的东西为食。这就是非二元的见解。在佛教禅定的传授中,这种见解非常重要。互即互入的观点:垃圾和鲜花互相存在于对方之中。

 于是,当你学会怎样接纳负面的事物后,你就已经拥有了和平。我并不介意我内心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我接纳它们。我已经学会了照料它们的方法。我同样也学会了照料积极的东西的方法,那就是保持它们的活力,直到永远。我也学会了如何转化负面的东西,以便给积极的东西提供营养。所有这些之所以能够成就,就是因为你拥有正念的力量。因此,我们的修习就是学习怎样专注和快乐地吃饭、行走以及呼吸。专注应该和快乐一起而至。当坐在一起默默吃饭时,很多人只是坐在那里,和僧团分享食物,他们很快乐。这也能使很多人快乐起来。因为,进食是一项非常深的修行,就象你修行端坐、行走或者洗衣一样。如果正念俱足,那你的修行就很深。

    [钟声悠扬]

 我们都明了负面的惯能能够给我们以及我们所爱的人带来什么。我们也知道我们要照料习惯的惯能并转化它。因此,我们定下决心,培养专注的力量,为的是每当那习惯的力量试图出现时,我们就可以及时体认它。这很重要。因此,在我们呆在这儿的期间,我们做每一件事的目的都是培养正念。这也是我们不花费很多时间来进行讨论、思考或是阅读和研究的原因。我们在此地度过时光只是为了修习正念,随时随地的正念。行走时,我们只是专注地行走;进餐时,我们只是专注地进餐。我们试图充满正念地做任何事情,因为,我们渴望拥有足够的能量以体认我们的习惯。因为,一旦我们做到这些,习惯的力量就再也不能对我们为所欲为了。每一次的体认,那习惯的力量就会失去一些它的威势。它再次浮现,我们就再次体认。这是唯一减弱它的力量的途径。这样,我们用那能量滋润了新的习惯,那些积极的习惯。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我们之外,存在着清新的、美丽的、有益的东西,在我们之内,也存有清新的、美丽的、有益的东西。生命的奇迹无处不在,既在我们之内,也在我们周围。培养体认它们、感知它们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天空蔚蓝、纯净、美丽,但如果你沉溺于悲伤、嗔恨,你就无法感触到蓝天。孩子们清新可爱,但你却失去了与之相处的能力,失去了体认他们的能力,而他们却正是我们身边的奇迹。我们将自己囚禁于悲伤、焦虑和恐惧之中。我们没有能力感触美以及生命的奇迹,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养成新的习惯,以感知这些生命的奇迹。

 活着,活下去,这本身就是个奇迹。能够和他人一起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散步,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记得当你疾病缠身,孱弱不堪,难以呼吸时,你是无法享受呼吸的。你曾发烧,无力踱出门外。力气已离你而去。你的心愿只不过是挣扎起来,来到花园里溜达几步而已,但这也不行。所以,拥有强健的脚力,可以远涉,拥有良好的眼睛,可以凝视天空、云朵、植物、人们以及孩子——这是一件奇迹。但我们还保留着那些坏的能量——使我们忽视这些景致的能量。我们只是试图沉溺在我们的痛苦和窘境之中。所以,我们要培养新的能量,来体认和感触这些积极的事物。因为,我们需要滋润,需要康复。如果我们不能够感触那些具有康复和滋补作用的因素,无论在我们周围,还是内在的,我们就无法得到营养和康复。因而,培养正念的能量,以体认什么处于当下,美妙清新有益,是非常重要的。

 一粒卵石,一片白云,一朵鲜花,都是美妙的,都是奇迹。如果我们不能够和一片绿叶、一束鲜花、一朵云彩、一条小溪共生于当下,仅仅是将自己囚禁于悲伤和恐惧之中,那真令人掬一把同情之泪。是的,这就是我们的修行。如实地体认蓝天,体认你活着的事实,体认你在漫步的事实,体认你周围的生命,体认你拥有可以看到东西的眼睛,体认你拥有可以感触东西的手指,也是同样重要的。修行很简单,而且僧团也在你周围。每个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使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当下都活起来,安住于每一个当下,成就自身于每一个当下。不要去跑,因为跑是一个很强的习惯,跑到了未来,跑到了过去。因此,佛陀讲得很清楚,逝者已逝,来者未来。你和生命之约就在当下。如果你不能感触当下,你就会错失和生命的约会。这些事情都很简单,一点儿也不难以理解。因此,我们的精力和时间都应该投入修行。让我们一起每天修行正念吧。让我们学习如何回到当下,深深地生活于当下。因为,在那一时刻,你将发现最美丽的事情,正是我们一直寻找的:和平、欣慰、安稳和爱,上帝之国,佛之净土。所有这些事情只有在当下才能感触得到。

 所以,学会回归当下、活在当下,是你应该培养的新的习惯惯能,加入僧团,我们一起做这些。我们要求你倾听钟声,但如果没有钟,你也可以练习专注地倾听鸟鸣。因为,每一啼都能帮助你回归当下,都有助于你的修行。每一瞥,也能如是。当你看到一个兄弟或是姐妹在充满专注地行走,一位比丘或是比丘尼在充满专注地行走,这场景就是另一口“钟”,你回复了自己,你享受着出息和入息,你感触到自己,你感触到生命,你感触到世界,这一切就发生在那一刻。禅修意味着活在当下。这也是我们修习高贵的静默的原因。当我们醒来,我们就开始散步,在正念下安排事情,我们注视着呼吸,专注地聆听钟声,走向禅堂,我们充满专注地品味着端坐、行走和吟唱,专注地享用早餐。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用来修行。吃早饭也是修行。

 安居后,我们将继续在家里培养这种惯能。我们乐意在你所在的地区建立僧团以继续你的修行。因为,按照修行,正念的力量是唯一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力量。唤回生命的愉悦,唤回爱和理解,转化那些以前一直使我们沉溺于痛苦中的旧习惯的惯能。在法义探讨中,让我们不要空谈理论,要结合实际,交换彼此修行的经验:怎样牢牢地安住当下,怎样深深地活在当下,怎样感触生命以便深刻体察从而得到洞察力,最终将我们从嗔恨、恐惧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这段开示后,我们将一起到外面进行一次短暂的行禅,然后,我们将聚在大钟楼前吟唱一些偈颂。

    [钟声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