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禅(三) 崇辨法师

(2018年7月22日早课于普贤阁)


清晨五点,我们在寺院上早课,在南方某些寺院,他们可能四点多就上早课了;我们在凌晨同步恭诵经文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祈求和平安乐,兵戈永销,世界和平安宁,大家想想是多么光荣、自豪的一件事情!

请同学们合掌,恭请法师进入讲堂。(法师带领营员问讯,唱《炉香赞》,称圣号及《开经偈》,诵《慈经》和《心经》)。好,《慈经》和《心经》我们已经恭诵完了,圆满。下面是心得分享,今天分享的主题为“自心的慈爱”。说到“师父的慈爱”“母亲的慈爱”都是为了激发我们自心的慈悲,所以六祖慧能大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东方的哲学都是内观自省,我们只有发掘了自身的潜力、自身的大爱,才能改造自己的命运;进而才能将这种温暖、这种正能量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影响他人,改造社会。

这里的文本,是我上半年写的一首小诗,也表达了我对于寺院生活最切身的一种感受。

北半球的生活并不孤单。

还有诗和远方携手相伴。

新的希望承载着新的梦想。

我们踏着晨曦微光向着梦想奔跑。

趁着青春年少,趁着风华正茂,

我们义无反顾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何处暖阳不倾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写作使我的修行生活丰富充实、有迹可循。

紫薇花开满堂红,云影悠悠尘寰中。

每写一个字,每成一段文,我都赞叹其殊胜无比。

在花样的年华里静享生命的安然……

 

慈心即是对当下幸福的诠释。

笔意即是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牵挂。

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那些翰墨清韵所生的字字珠玑犹如蝉翼,覆护着每个人安详自由的内心……

 

静坐是一种难得的放松,

也是一种闲情逸致的表达。

池中倒影闻花香,芙蕖入定岂知年?

选佛场中细细地体悟生命之美。

那种安详宁静的感受犹如诸佛菩萨的慈光雨露,光耀晨星,泽溥群生。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在这个缺乏人文关怀的时代,

经籍文字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救赎。

撷四时英华,换一世清凉。

 

“北半球的生活并不孤单”,在寺院我们有十方诸佛长时护佑,所以虽然我们是独身的生活,但是我们从来不感到内心是孤独的。“还有诗和远方携手相伴”,有时间我们会用 来读诵经文,熏修内典——内典就是佛教的典籍,这样可以发掘我们自身的定慧,有了智慧我们就能从容淡定地面对周遭的一切。

 “新的希望承载着新的梦想”,所以在我们风华正茂的这样一个生命阶段,我们每个人要做追梦少年。“我们踏着晨曦微光,向着梦想奔跑”,正因为我们怀揣着梦想,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希望,所以大家才不辞辛劳来到赵州,来到柏林寺,参加夏令营的活动,朝着我们最美好的一种未来而思考、探索。

“趁着青春年少,趁着风华正茂,我们义无反顾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我想各位在座的出家师父,在风华正茂的年纪,进入到寺院,苦修梵行,虽然看似清苦,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是无比的安宁自在。即使有很多坎坷,很多不如意之事,我们也能欢喜地去接受。我们不会辜负自己年轻的暇满时光,因为这所有的坎坷,所有对我们的历练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大家不要怕吃苦,尤其是现代物质生活很充沛的情况下,大家一定要迎难而上,不要太脆弱,一定要坚强起来。

“何处暖阳不倾城”,太阳初升,旭日高照,阳光遍洒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给众生带去了温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做事要全心奉献,尽量去掉自私的这样一点小小的心思,这就是菩萨的一种精神。

“写作使我的修行生活丰富充实、有迹可循”,我们平时的思考可以做笔记记录下来,这两天下来很多的感受我都零零星星地记录在手机之中,记录在我的笔记本当中。我想回去之后就能够将我们这七天的生活做一个好的总结,有些好的素材以后也可以呈现给《禅》刊。所以大家有一些感受也可以记录下来,提供给我们的刊物。

“紫薇花开满堂红,云影悠悠尘寰中”,因为通过我的寮房往外看,在我们东丈室紫云堂那个院子里,有两株很高很大的百日红,就是我们说的紫薇花,花开百日,花期很长。花开正是鲜艳的时候,满眼望去都是鲜艳的红色;有时候北方的天气会无比地晴朗,所以这个云彩是非常美丽的,“云影悠悠尘寰中”。

“每写一个字,每成一段文,我都赞叹其殊胜无比”,所以我们内心的感受随时都要捕捉下来,有可能当你自己过后想记录些事情的时候,却突然忘却。所以我们有了想法、感受,在那个瞬间要拿笔或者手机赶紧记下来,这也是训练写作的一种方式。“在花样的年华里静享生命的安然……”我们生命是如此的安静自然,就像淙淙流水一样清澈。

“慈心即是对当下幸福的诠释”,读到这儿,我想是不是太有先见之明了,居然出现了关键词——慈心,之前并不知道会来带慈心禅修,但是大家这种慈悲的回应,也是让我非常感动的。最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师父,你穿着长衫或者海青,会不会觉得非常热?”这个问题,这三天每天我至少被问一次。我想各位在座的法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你想,给你们的T恤外面再套一件长衫,而且是长袖的,当然会热。不过我的回答都比较统一,因为习惯了,而且夏天我们会选一些布料比较薄的长衫。海青这个布料是涤纶,可能透气性稍微差一点,再加上早课我们还要搭一件七衣,相当于多穿了两件衣服,所以吃完饭,你们可想而知……热不热,你们从我头上的这个汗珠,从各位师父脸上流下的汗水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感恩大家对我们这样一种关怀和体贴!

“笔意即是对未来美好的祝愿”,我有个同学说自己解决郁闷的很好办法就是写文章,自己把每天所有的苦水写在笔记本上,吐吐槽。他喜欢写新闻评论,2006年的时候,他的评论居然被美国《时代》杂志收入,作为一期的评论文章刊登了上去,让他兴奋无比。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牵挂”,昨天有同学问到“守一不移”,我们有一个点去把捉,算不算一种执着?我的想法是,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修行的出家人,都要有个理想,有一个短期的目标去实现。在孙过庭的《书谱》当中有一句话叫,“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就是你要立意高远,理想要高于现实。如果没有对于理想的坚持,我们人很难去提升,很难去进步。一旦达到这个目标之后,我们还要继续向前,努力去突破自己。这个突破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就是佛教所说的空性,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人的潜力是有无限的可能的。

所以“守一不移”是用功的一种方法,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事业的一种坚持。你没有事业,谈不上成功,也谈不上幸福。因为要有一个可表征的、有形有相的一种事功来表现你的能力,表现你的修为。

“化繁为简,以简驭繁”,我自己有个昵称叫“简单生活”,有居士问到:“师父,你为什么叫‘简单生活’?如何理解‘简单’?我们都很想过这种简单、简洁、简约的生活。”我当时就发了这八个字给他。“化繁为简”,大家都学过数学,归纳,你要抽取所有同类的东西,把它归纳起来。就像东西要分类整理,像衣服,冬天的放一块、夏天的放一块、上衣放一块、下衣放一块。这种分类是比较细化的,依据你个人的喜好。书也是这样的,文史哲放一块、杂志放一块,还有一些工具书放一块,随时可以抽取出来,你要知道在哪个位置。当然还有你的观念、每天的思绪。所以我在安静的时候会把每天的工作回想一遍,哪些细节没有做好,哪些话、解释的术语会有一些差漏,及时回来更正、调整。“以简驭繁”,这也是从体起用的一个过程。你掌握了这样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的这样一种习惯,就能更好地来发挥,应对周遭的生活。

“那些翰墨清韵所生的字字珠玑犹如蝉翼,覆护着每个人安详自由的内心……”就像昨天我将自己所写的一封书信还有我写的《心经》来供养给大家,表达我对大家真诚的祝福。写字的时候你能找回到自己最真实的本心。在写字之前我会将桌子收拾整理干净,然后手机调为静音,把墨研好,把纸平展好。放不放音乐?我是喜欢很专注的,音乐对我来说是另外一种干扰了。把门反锁好,以免有人突然进门。然后把灯光调整好,写字坐姿要坐好,这样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每个字,其实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有抄经的活动,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在技法上,大家可以请教利生法师,他的书法意境很高远。

“静坐也是一种难得的放松,也是一种闲情逸致的表达”,大家是不是有同感?所以明影师说,如果没啥事,他可以坐一天,这是最好的一种放松的方式。有可能大家觉得打DOTA、魔兽世界、传奇,这是一种放松;有可能觉得淘宝购物是一种放松;有可能觉得发朋友圈,看看大家的点赞、看看大家的留言,这是一种放松;有可能觉得找上自己的好友,到电影院看看《妖猫传》《祖宗十九代》或者《我不是药神》,这是一种放松。每个人放松的方式都不同,但是对于我而言,放松可以写字、可以打坐、可以自己来拼凑一些文章,这样也是一种放松。

“池中倒影闻花香,芙蕖入定岂知年?”今年我们开元寺也种了很鲜艳的荷花,现在荷花已经盛开。前段时间,我回去开元寺,看到我们法堂前的莲花开放,还有我们可爱的鱼儿,在池子里面围着一个圈圈游来游去,像在跑道一样。所以就像庄子所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我们不是鱼儿,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快乐?但是看到它们很欢快很活泼,有时候会吐吐泡泡,可能是向你表达一种好的问候,你就觉得这个世界真够奇妙、真够丰富多彩。

“选佛场中细细地体悟生命之美”,选佛场指的就是禅堂,选佛场是禅堂的另一种表述。因为进入禅堂就像进入考场一样,它是要选出觉悟之人,选出成佛作祖之人。

“那种安详宁静的感受犹如诸佛菩萨的慈光雨露,光耀晨星,泽溥群生”。“泽溥群生”,不知道大家在柏林寺走来走去有没有发现这四个字?就在无门关对面的观音殿后门,一楼的那块匾上,你们经过的时候抬头再看一看。在寺院里面有很多对联,大家不要错过这样一些瞬间。我比较喜欢这些文化方面的东西,所以在老祖寺一有空我就到前前后后跑一跑,看看这些石刻,看看这些对联,把它记下来。“泽溥群生”就是佛陀的慈悲犹如雨泽惠及群生。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这个缺乏人文关怀的时代,经籍文字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救赎”,大家现在能够坐在窗明几净的课堂里学习,我们再想一想在贫困地区那些孩童的教学资源,会有很明显的一个对比。所以我们能够进入到图书馆,看到我们流传至今的古典文献,我们应该感到非常庆幸,因为我们的精神生活能够借此提升、借此充实。

“撷四时英华,换一世清凉”,我们怎么能够保持精进?昨天有同学谈到这个问题。保持精进就是时常要给自己提出一些任务,提出一些挑战,主动地去承担,包括一些方法上的应用。第一,上课的时候勤动笔、做笔记。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对于汉字,已经忘记如何去书写;平时我们太多去用手机、用电脑打字,当你真正去写字的时候你会忘记笔顺,忘记字的构架,所以时常要动笔。这样也可以帮助记忆,这也是钱钟书先生教导我们保持好的记忆的一种方法。

再一个,你要设定一个愿景。为了大家能更好地体验寺院的修行生活,体验我们夏令营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至少在我负责的早课和主持的环节,我是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拿出我的一份真诚、一份认真和努力。往往我在这样想的时候,就会尽量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把每个小的能表达出善意的地方注意到。所以这个课件昨天晚上我是做到十二点一刻,今天早上我才睡下来,不过虽然在身体上是比较疲惫的,但是心灵上是非常满足的,非常安宁。所以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缘!好,这个是心得分享。

自心的慈爱很重要。像那天所说,有位男同学给其他营员打开进入宿舍的大门;包括我们要进入禅堂的时候,掀门帘要轻缓,走路要轻缓、谈论要轻缓,这样避免打扰到其他人。所以,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生活,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这就是你对生命所展示的慈悲。大家好好去体会“慈悲”这两个字。

昨天有同学讨论心性的问题,提到孟子,我简述一下。因为我最近也比较忙,我是请教我的一位师兄,他是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平时是研究庄子、庄学,不过对于孟子也是比较了解。就是我眼前这位男同学提问的,我记得你们每位提问者。所以《论语》里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个“心”和“命”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他回答得稍微有些专业,这里就简述一下,“命”是命运,“仁”是人心。孔子没有对这个具体展开分析;百年之后,亚圣孟子对“心”和“命”极为重视。

在孟子看来,人心是善心,这种善不是抽象和超经验的,不是完全在本体、在形而上的层面,而是人人当下都能感知的。所以《孟子·告子上》中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那么人心为什么是善的?又为什么会有恻隐之心?人的良知良能来自哪里?

在孟子看来,心善源于性善,这个心和性在范畴上是有差别的,比较枯燥,我就快速说,不要说得太专业。人具有善良的天性,“犹水之就下也”,就像这个水,我们知道重力是往下的,水总是往下流的。“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没有不是善良的,水没有不是往下流的。“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就是说,你是可以拍击水,使它越过头顶。“颡”是头顶、额头的意思。“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就是说,像我们一些水利工程,能够把水位低的,抽到高处。“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这是水的本性吗?其实是我们通过后天,通过人为的造作,让它产生位移的。“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也就是说,我们是善还是不善,其实也是后天的改造,其实人心还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后天的熏习,我们会有善和不善的区分,所以这就是“以心著性”。牟宗三先生,新儒家的代表,熊十力先生的三大弟子之一,概括为“仁义内在,性由心显”。心是本体,性是性相,这是我的一种理解。

这个讨论,尤其是专业的一些讨论,你可以存自己的见解,可以作为生命重要的参考,但是不要执取它。这就是昨天同学说的,要不要执着的问题。所以说有些观念可以综合判断,但是不要来认定它,因为观念也是在不断地发展。

所以人具有性善,不意味着现实的人都是善良的人。所以如何将本性的善推广为现实中的善呢?这就要做后天的功夫。所以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大道。放弃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可悲!有的人,鸡狗丢失了倒知道回来去找,本心失去了却不晓得去寻求,所以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求其放心而已矣”。注意这四个字——“求其放心”,这是孟子很重要的思想,“求其放心”就是把失去的本心再找回来;修行的过程也是“求其放心”,这个心是我们的真心,到哪去了?时常要反问,叩问自己。 

好,论命。有位同学问到命,是哪位同学?是位男生,头发有点白白的,有点忧虑。对,就是你。我就从孟子这个角度跟你说命。命,一个是人生存在的遭逢际遇,这些是非人力所能为的;第二是道德的,这是天赋使然,天性所赋予的,人都有自己承担的责任,在社会中有自己扮演的角色,你可能是儿子、可能是丈夫、可能是同事、可能是同学等等,这就是你在不同角色所承担的使命。所以这个命在孟子看来有两种,人应该坦然面对我们自己的命。

如何坦然面对呢?就需要修身养性,我们所要把握的是当下的生命或者是人生,至于结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所以我们有句话,“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你每天做好当下的事情,但是未来结果如何——当然我们是期许一个好的结果,但是有时候却并不如我们的意,或是坏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客观地去观察、思维、面对、承受,这就是立命。

孟子有关“命”的一段言论,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竭尽了人的本心就知晓了人的本性,知晓了人的本性就知晓了上天。保持人的本心,养育人的本性,以此来事奉上天。短命长寿都不三心二意,修饬自身来等候上天的安排,以此来安身立命。这是和“命”相关的言论。“命”只能解释到这儿了,再说就要写一篇博士论文了。

还有同学问到云门宗,这个我提示一下,关于云门宗、临济宗宗派特点,有一本书推荐给各位——吴立民先生所著的《禅宗宗派源流》。如果对禅宗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虽然我自己总结了五家宗派的特点,但是还非常简略,不够完备,大家可以去参考这本书。

最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感谢大家耐心聆听,愿我们新的一天像花一样绽放、美丽,阿弥陀佛!请大家起立,合掌对面站立,恭送各位法师出堂。请大家整理好自己的禅被、座垫。请义工菩萨引导营员到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