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四) 崇辨法师

(2019年7月23日早课于普贤阁)

 

崇辨法师:大众请起立,对面合掌站立,恭请法师进入坛场。

(法师入场,大众向上问讯,合掌,唱诵《炉香赞》,三称圣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开经偈》,读诵《慈经》)

《慈经》部分恭诵完毕。下面我们跟着木鱼的节奏,一起来唱诵《心经》以及《行愿品》偈颂部分。请大众合掌,先三称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正诵经文时我们可以放掌。

(三称圣号“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唱诵《心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偈颂)

《行愿品》以及《慈经》正文部分我们恭诵完毕。我要在此说明一点,在唱诵时我们开头有一个起腔,比如说“南无”这两个字,仅是维那一人起腔,大众不作声,到“大悲观世音菩萨”的这个“大”字,各位才一起应和、同唱。在开头的叫起腔,在末后的叫刹板,比如说念到偈颂末尾“如是四法广无边”,这一句是要刹住车的,所以叫刹板。另有一处,比如说我们在用斋念供的时候,念诵到“果报无边,究竟常乐”这个位置(示范唱诵“果报无边,究竟常乐”),“究竟常乐”这四个字大众是要收尾的。后面仅维那念僧跋:“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磬声,各正念。”所以大家注意,通常在末后那几个字是要刹车的。

下面进入心得分享。今天是最后一讲,题目叫“坐看云起时”。这个题目取自王维《终南别业》诗当中的一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两个方面,首先分享的章节叫做“人生是一场修行”。大家可以反观体会,我们修行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修行,这两者是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这里列举了几位高僧大德的故事,我们来看一看,历代祖师以及高僧大德面对流言蜚语是怎么样来应对的。

有一个小和尚跑到老和尚面前,跟老和尚说:“师父,师父,好多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小和尚正想一一道来的时候,老和尚只是淡然一笑,说:“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大家明白什么意思吗?因为嘴长在别人的身上,你不可能拿着胶布把别人的嘴给堵起来,不让别人议论。所以出家人非常明白,做任何事问心无愧就好,外面的正面评价、负面评价肯定都会有。即使你觉得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总会有提出批评的,甚至也有对你恶意诽谤的。所以一定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你的心就会非常超然,非常洒脱了。

所以当听到这一则小故事的时候,我们会被老和尚的智慧和幽默所折服。因为我们佛教说业因果报全是自己造作的,是自己来承受的,每个人的身口意是由他自己来负责的,所以跟老和尚没任何关系啊,老和尚也只是听听别人的意见而已。有句俗话叫做:“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我们要严护好自己的身口意,不要去议论是非,也不要为了别人的言语议论而心绪不平。我们左耳进右耳出,然后心里面“一任清风送白云”,就少了很多烦恼,我们要用智慧来折服这些烦恼,应对这些外境。

下面分享广钦老和尚的故事。广钦老和尚是近现代的一位高僧大德,修念佛法门,因为他常年以水果为食,所以又被人称作“水果和尚”。广钦老和尚闭关将近十三年,回到寺院之后,大家因为听说了他的一些神奇事迹,比如说感化猛虎,猿猴献果(就是说因为他德行很高,连这些动物们都来护持他),所以对他恭敬有加。可他只是一心念佛,并不在意。更令人惊叹的是,广钦老和尚每天夜里都在大殿禅坐,从不躺下睡觉,修行十分精进。

有一天,监院和香灯(香灯就是负责寺院殿堂的上香上水,供花供果,负责殿堂内部清洁卫生以及庄严法物的师父)告诉大家,大殿的功德箱失窃了。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家都议论纷纷,自然怀疑到广钦老和尚,认为他每天一个人在大殿里面用功,除了他还会有谁跟这个功德箱相关呢?说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大众对他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全寺院的人包括来的居士都对他另眼相看,但他本人却并没有申明一句,“我没有偷,也没有看到别人偷”。别人骂他、指责他,他也不回答,若无其事一样。过了几天,终于真相大白了,其实是监院师父想试探一下广钦老和尚的修为,所以用这样一个舆论来考验他,广钦老和尚不为所动,所以他是真的有定力、有功夫的。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在《丛林要则》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即便遇到是非评判,出家人通常语默静观,这正是修忍辱的好机会。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被人误会,但是我们要有耐心和信心,随着时间推移,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所以沉默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

要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别人的议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二个故事是有关苏轼的。这一则公案可能有很多同学都知道。就是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偈来赞佛:“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天中天”就是指佛陀,“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四顺四逆共八件事。顺利成功是利,失败是衰,背后诽谤是毁,背后称赞是誉,当面赞美是称,当面漫骂攻击是讥,痛苦是苦,快乐是乐。我们总是希求称誉,希求别人的赞美,有时候甚至会陶醉、会小骄傲一把。然而对别人诋毁,乃至诽谤,往往是是采取抗拒的态度,或者说不愿意听到。当然,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所以苏东坡觉得自己深得佛法三昧,已经遇“八风”不动心了,然后就委托他的书僮把这首颇具修持工夫的诗偈送到了他的好朋友佛印禅师那儿去印证。佛印禅师看后,微微一笑,批了两个字,便交给书僮原封带回。苏东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总以为禅师会赞叹一番,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信笺上写着“放屁”二字。苏东坡不服,要与佛印禅师去理论。哪知道佛印禅师可能也小调皮,他把门给关上,不见客了,留了一张纸条贴在门上。他可能想到苏东坡看到他的回复会气得直跳脚,然后过来找他论理,所以那纸条上面写的是:“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到此才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所以在我们洋洋得意的时候,别人突然给你泼了一盆冷水,来检验你的功夫,这时候你的修行境界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我想这个时代大家都不缺乏知识的获得,但是我们的修为够不够,通常就会在这些关键点上来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敏感,一方面,我们的性格要调柔,如果性格太刚强会有很多芒刺,也会触伤别人。因为锋芒所及之处,别人都唯恐避之不及,乃至有人对你心生嫉妒。所以大家要细细体会“和光同尘,韬光养晦”这八个字。这是一种人生智慧,它不是让你藏匿起来,不是让你故作清高;当然,我们也不用太过于自卑,也不用太骄傲,一定要有平常心。

下面是杨岐方会禅师的一则公案。杨岐禅师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大禅师,白云守端禅师曾在杨岐方会禅师座下参学。有一天,杨岐禅师就问白云守端禅师,白云禅师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开悟的偈子,他还记得吗,通常禅师开悟会用诗偈来表达自己的悟境。然后白云禅师就背诵起来,“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岐禅师听了以后神秘地笑了一笑,可能比蒙娜丽莎的微笑还要神秘哦,站起身来便离开了。所以白云禅师很纳闷儿,诶,这有什么好笑的,你让我背,我不是背出来了嘛。他思来想去一宿都没睡好觉,失眠了。诶,大禅师也有失眠的时候哦,所以你们不要以为大禅师就天天都能够睡好觉啊,到这儿白云禅师还没有见性开悟呢,所以是这个状态。

他一大早就堵在杨岐禅师的门口问他,你到底为何要笑我,我都回答正确了。这种神秘的笑很折磨人哦。杨岐禅师说,你看到村里演戏的艺人了吗?他们每年都戴着这个面具到乡间来演戏,乡亲们都围着他们看。

白云禅师呢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诶,这跟演戏有啥关系呀?杨岐禅师说:“汝一筹不及渠。”“渠”就是他们的意思,你还比不上那些演戏的艺人呢。白云禅师很惊骇,杨岐禅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时候,只听杨岐禅师说:“渠爱人笑,汝怕人笑!”他们喜欢人家笑,而你作为修行的人,你却怕人笑话!白云守端禅师听了,如同一阵春风拂过心田,当下就大彻大悟了。

所以,我们面对无常变化的外境不能太在意,要是太较真了,很容易陷到无常的陷阱当中,这就是“我执”的束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嘛,我们可能天天念叨,但是到关键时候却没有做到,把自己学到的、理解到的东西抛到脑后去了。所以这些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历练的,藉境来练心,通过环境来淬炼出自己的信心和平常心。这些外境每时每刻都是在给你出考题,比高考还来得快,每天的种种境界其实都是对你功夫的考验。所以不必对别人的刁难或议论耿耿于怀,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取烦恼,就能够突破自我。生活的旅途很漫长,大家一起来共勉。

下面是第二个章节,这个部分是分享开元寺对于日常言行的种种要求和规范。

一、茶座五忌。这是常住人员在接待访客时,言谈举止方面的五个要求。寺院把“茶座五忌”做成了一块提示牌,放在了客堂公共的桌面上,提醒大家言谈举止都要注意这五个方面:

第一,不得举止粗鲁。学佛人需要举止得体优雅,否则突然一下子无明火起,把别人吓跑了,那我们就担待不起了。因为这不光是关系到我们自己,而是提醒各位维护好常住暨整个佛教的形象。

第二,不谈人我是非。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嘴。在寺院或者在其它工作环境当中,通常我们尽量说公事儿,在背后议论别人好坏的闲谈就不去参与。如果没办法,不经意听到了,就左耳进右耳出,明白这个事儿就行,它不一定是真的。如果你非要去较真考察呢,也不要像个侦探似的,尾随着别人去打听、去八卦。所以这种心态我们自己要注意,不要去谈人我是非,有时候不慎的言语就像一把利剑似的。

第三,不谈荒诞奇异。就是说不要标新立异,谈论荒诞不经的事情,跟别人在思想上面有太多相牴牾之处,显得鹤立鸡群,这都叫荒诞奇异。包括行为上的与众不同,比如在禅堂里,我们都穿着禅修服在行香,突然有人穿着靓丽颜色的服饰或者高跟鞋进来,可能就会招来别人关注的目光,这样的话也很容易扰乱别人的心绪,所以一定要注意这种威仪。

第四,不谈社会舆论。平常我们看到的新闻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我们没达到那个境界和层次,所以通常我们对每天的新闻内容还是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了解一下就好了。

第五,非佛事不谈。在寺院当然以佛事和佛法为主,不要谈论一些家长里短的,尤其不要谈论一些索然无味、人我是非的东西。

下面是品行五忌。略说一下,第一,不犯国制,就是说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第二,不轻因果,虚云长老说过,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第三,不恼他人。不要去恼害他人,不要去吓唬他人。第四,不乱和合。寺院讲究六和,又称为六和敬,即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第五,不扬己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保持低调,太高调了容易遭人猜忌,遭人嫉妒,所以还是低调为好。因为大众都是一样的嘛,你为什么一定要非突出自己呢,所以不要鹤立鸡群。

好,时间也到了,非常感恩大家,因为不光是我自己,我们所有的法师,所有的义工、营员还有老师,这四天都付出了很多。一个事情要能做得圆满非常难得,能够做得成功,能够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更难得。所以我们再次以掌声感谢河北佛学院的禅林法师,法界法师,妙开法师,义振法师。(鼓掌)

虽然这是我们五位法师最后一次带领大家上早课,不过夏令营后面的活动内容当中还有三皈五戒,我们五位法师也会一起来参加,共同见证大家的成长,见证大家皈依三宝、受持戒法,我们永远与大家并肩同行,再次感谢大家。(鼓掌)

最后我们一起合掌,来做回向。《吉祥偈》我诵一句,大家复诵一句: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

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营员:阿弥陀佛)大家请起立,请对面合掌,我们恭送法师出坛。